计划经济的弊端有哪些,计划经济的弊端有哪些举例

上海园区招商办公室

联系人:梁经理

联系电话:15000456391

欢迎来电咨询,竭诚为你服务!


最近戈尔巴乔夫去世,我看了网上不少评论文章,缅怀和唾骂的都有。有人说他是俄罗斯的英雄,有人斥责他是民族的罪人。

本文不打算讨论戈尔巴乔夫在政治上的是非对错,只想带大家从一个更底层的维度上看待戈尔巴乔夫和苏联解体,看看作为普通人能够从中吸取什么教训。

计划经济的弊端有哪些,计划经济的弊端有哪些举例

众所周知,戈尔巴乔夫是苏联最后一任最高领导人,其实中国人对他的印象挺不错,正是在他担任领导人期间,中苏关系得到了改善。俄国人不再像过去那样对盟友嚣张跋扈了。

当然,更真实的原因也可能是,俄国人已经嚣张不起来了。别说是对中国,就连对昔日的死敌美国,他们也开始变得客客气气。原因其实很简单:苏联没钱了。

作为昔日地球上最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,苏联是如何沦落到这一步的呢?很多人把原因归咎于计划经济,这固然是重要原因。

我们都知道,计划经济最大的特点,是一切生产资料都归国家所有,结果就是由政府取代市场,指导一切经济行为。工厂能够生产什么,生产多少,卖多少价格,全部由政府说了算。相应的,老百姓能买什么,买多少,花多少钱,也不是由他们自己决定。

作为经历了四十年改革开放的中国人,计划经济效率低下已经成为一种常识。其实这个体系最大的弊端,是透支了经济体的活力。一句话:大家都不愿意干活,就算躺平也不会饿死。至于创新与企业家精神,更是与计划经济无缘。

然而,贫穷并不是压垮苏联最根本的原因,毕竟,这个世界上比苏联穷的国家多了去。

今天一些缅怀计划经济的人会辩解说:那个时代穷归穷,但至少没有贫富差距呀。

可对于戈尔巴乔夫时代的苏联,情况并非如此。

那时候苏联老百姓的生活水平确实不高,但苏联体制内的政府官员,日子却比大多数人要好得多。

不少高级干部能享用进口商品,子女上国内最好的学校,生了病就能出国疗养。这还不算,他们还享受着各种津贴,住在装有空调和暖气设备的大宅里。

但即便如此,这帮蛀虫仍不满足。他们滥用职权,收受贿赂,甚至将上级的财政拨款中饱私囊。自己捞了好处不够,还想将特权与职位传给子女。

所以,晚期的苏联早已成为一个阶层固化的金字塔社会。老百姓为了买面包得排几个小时队,有时候即便排队都买不到。当官的则恨不得把老百姓的血吸光,然后卷起铺盖携子女定居国外。

除此之外,苏联与西方巨大的贫富差距,也让所有俄国人感到汗颜。

在国内的宣传中,苏联一向标榜自己的人间天堂,西方的底层大众则生活在水深火热中。可老百姓也不傻,尤其是七十年代后越来越多的苏联人得以去往国外,发现事实和宣传根本是两回事。

都说西方的失业工人如何如何惨,结果发现他们衣着光鲜,就算领救济金也不至于全家饿肚子。还有,国外居民想买啥就买啥,不仅价格便宜,质量也不错。反观苏联国内,随便买啥都要排队,质量更是一言难尽。

这种状况不仅震撼了普通老百姓,连当官的也看不下去了。虽然他们在国内算得上“特权阶层”,但是和西方相比,这些“特权阶层”的生活还是有些寒碜。

举个例子,当时苏联一位部级干部,住的是高级公寓,面积大约在80㎡左右。而这种住房,在西方差不多属于大厂工人的居住水平。至于国家级官员居住的别墅,西方一个企业主管就能拥有。换句话说,苏联一位国家高级干部的生活配套,在西方顶多只能算是中产阶级。

正所谓“人比人气死人”,和万恶的资本主义一比较,苏联从上到下都不乐意了。再加上苏联一会儿搞太空竞赛,一会援助亚非拉国家和美帝捣鬼,一会儿又出兵阿富汗把自己陷入战争泥潭,国家财政也逐渐捉襟见肘,以至于不少地方连公务员的工资都发不出去了。

所以到了八十年代中期,国内上下呼吁改革的声音越来越多。戈尔巴乔夫上台后,大家基本上达成一个共识——苏联必须向欧美学习。

但具体怎么学呢?摆在苏联人面前有两条路,一条是学习英美,直接过渡到资本主义,一种是学习中国,搞渐进式改革

后来我们都知道,苏联选择了第一条,即直接过度到资本主义。而结局是直接把苏联搞垮,以及随之而来的经济衰退。

如果你问今天上了年纪的俄罗斯人,人生最痛苦的岁月是什么时候,他们多半会告诉你:上世纪九十年代。

九十年代初,苏联正式解体,昔日的社会主义老大哥,摇身一变成了资本主义的“好学生”。一开始,俄罗斯全面模仿欧美,政治民主,市场经济,企业私有化,然而,期待中的繁荣并未出现。

改革造成的第一个严重后果,是政府预算锐减,直接影响了政府的治理能力。所以九十年代俄罗斯的社会治安非常糟糕,抢劫杀人时有发生,每个人都生活在一个没有安全感的世界里。消费水平、教育水平、医疗水平也出现下降,俄罗斯人的人均寿命还在那段时间降低了。

其次是出现了新的权贵阶层,这些人通过变卖国有资产发了横财,随即涌现了一批所谓的“寡头”,这帮人多数来自体制内,苏联解体后依靠特殊的政商关系实现华丽转身,一时间呼风唤雨。但寡头们也并未将赚来的钱用于社会投资,而是转手进了自己在海外的账户。

更讽刺的是,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百姓仍旧买不到东西,他们痛苦地发现经济正处于萧条的状态。

你可能觉得奇怪,不是说开始搞市场经济了吗?怎么没企业家出来创业,为社会提供商品呢?

因为很多人低估了计划经济的后遗症,或确切地说,是忽略了市场经济的一些必要条件。

由于苏联时期实行完完全全的计划经济,这就造成了一个严重的后果——企业之间没有市场交易。比如过去汽车厂生产汽车需要钢材,都是通过政府派单采购的,企业之间就像公司内部的部门,没有形成完善的市场机制。

现在突然放开了,却并不意味着企业能自动获得对市场的嗅觉。我们都知道,在市场经济环境下,大规模生产需要两个环节的支持,即渠道与供应链,两者都不是光靠政府就能完成的,而是需要大量来自上下游的企业共同组成。

问题是苏联解体前尚未形成这些市场,类似于中国长三角、珠三角地区成千上万的私人作坊与乡镇企业,在苏联是没有的。

这也告诉我们了一个历史事实,所谓市场经济,本质上是一个生态环境,并不是有了供求双方,就一定能形成市场经济,期间还需要大量的交易环节,形成一个个链条,最终把价值传递给消费者和企业。

俄罗斯的这一波操作,结果就导致昔日的国有企业在放开管制之后,既抓不住市场需求,也无法从上游获得充足的原材料供给,他们虽然丢掉了昔日的条条框框,却没有获得根据市场状况进行生产的能力。

所以老百姓的日子和解体之前相比更差了,他们万万没想到,向西方学习的结果居然是这样。于是大家把责任归咎于戈尔巴乔夫,指责他“葬送”了俄罗斯。

戈尔巴乔夫算不算俄罗斯的罪人,这不是本文讨论的话题。我们真正在意的,是当时的苏联人,究竟在认知上犯了怎样的错误。

我认为可以归纳为两点:错误归因,急于求成。

先说第一点。苏联晚期的经济困境众所周知,但越是复杂的问题,就越难找到简单的解决方案。

大家都看到了计划经济的弊端,比如效率低下,创新不够。但问题是,这些弊端能通过单纯的“放权”解决吗?

放权最多只能解决激励问题,但市场经济不是靠放权就能获得的。法治建设、基础设施,成熟的上下游市场,都是市场经济发达的必要条件,而这些,都不可能在短短几年内实现。

其实这种情况,放在今天许多企业身上也很常见,尤其当我们学习一些先进企业的时候,我们总是容易看到一些“显性”的因素,并指望通过照搬这些因素实现企业的成功。

比如有的企业学谷歌,管理层往往更容易看到谷歌独特的文化,包括给员工20%的自由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东西,以及豪华的健身房和企业餐厅。

但这些远远不是谷歌的全部,更不是让谷歌取得成功最关键的原因。如果你真要学谷歌,你就得了解,为什么他们允许员工有20%的自由时间,是否所有员工都拥有20%的时间,以及谷歌对人才的要求,激励条件,盈利结构等等,都得了如指掌。

同样的道理,也适用于对华为、海底捞这些国内优秀企业的学习。海底捞做得好,仅仅是因为有一套好的激励机制吗?华为能成为中国科技企业翘楚,仅仅是因为他们的“狼性文化”吗?你得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,才能明白到底该怎么学。

苏联当年犯的第二个错误,是急于求成。

当社会发展陷入停滞,并出现重大危机时,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寻找灵丹妙药,在短时间内扭转乾坤。

对于当时的苏联人而言,所谓的“灵丹妙药”就是民主政治+市场经济。

但最终的结果是,这些改革既没有给俄罗斯带来民主,也没有给俄罗斯带来繁荣。

不是因为俄罗斯这条路走错了,而是他们想一步登天,连夜“跑步”进入资本主义。

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,苏联时期的问题,早在斯大林时代就已埋下祸根,正如前面所强调的,复杂的问题不可能有简单的解决方案,无论你在主观上如何迫切,客观条件就是不允许。

急于求成,导致了苏联解体后的一系列经济乱象,这也可能是俄罗斯人骨子里的骄傲所致。从苏联时代起,他们就觉得自己应该和英美看齐,毕竟好歹是曾经的世界霸主,他们无法接受自己的渺小。

但经济改革岂止一朝一夕?即便是中国改革开放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功,经济改革直到今天仍未停止。说到底,发展只能一步一步来,急也没用。

为什么苏联人当年不学学中国?这是个谜,大概是因为苏联人觉得自己只配和美国人比,不屑于向昔日的“小弟”讨教。

其实中国人也犯过类似的错误,比如当年的辛亥革命。清末的中国千疮百孔,国人的自尊心受到了严重伤害,有识之士和后来的苏联人一样,也希望通过移植西方国家的先进制度,在短时间内实现国家的再生。

包括我国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所遭遇的经济挫折,也是试图照搬苏联模式,希望迅速赶超英美列强所导致的结果。

但事实证明,各种照搬照抄非但没能让中国强大,反而陷入更严重的混乱,这是中国历史上血的教训。好在后来我们吸取了教训,懂得了很多事情只能慢慢来,唯有慢慢来,你才会明白什么适合自己,什么不适合自己。

当然,在国家陷入生死存亡关头,我们很难要求前人拥有这番定力与先见之明。所以历史上的悲剧一再重演,只有栽过跟头,人们才会懂得实事求是。

更何况,国家意志也不是由一两个人能决定,不少重大的政治决策,常常是被公众情绪所裹挟的结果。

然而对我们个人而言,很多教训是完全可以避免的。

如今我越来越不相信成功学,因为成功学无论讲的多么头头是道,它总是拿1%的成功,去指导99%的人。

但历史事实告诉我们,在任何社会,真正的成功者有且只有1%,其余大多数这辈子注定过得平平淡淡。然而很多个人乃至企业,动辄就以少数精英和头部企业为榜样,恨不得把别人的那一套全拿过来,亦如当年的苏联,想学英美,就把英美的支架复制过来装在自己身上,最后却发现寸步难行。

这个世界上没有两个人是完全一样的,你就是你,任何人都替代不了你,刻意地模仿大人物或者大企业,把目标定的老高,还期望能迅速实现,最终往往会导致信心崩塌,万念俱灰。

而只有当你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特的存在时,你才会重新接纳自己,接纳那个不完美的自己。

一旦你愿意接纳真实的自己,你就会知道,再高远的目标,也只能一点点去实现,这个过程可能极为漫长,就看你能否坚持得下去。到头来你会发现,大多数人都不具备这样的耐心。

当然,有些目标定得太高,那无异于海市蜃楼,你整天盯着它只会徒增烦恼。所以不妨务实一点,换个小一点的目标,由易到难,循序渐进。也只有这样,你才不至于经历大的情绪起伏,不至于因为一时的不得志而怀疑人生。

懂得了这一点,你也许能获得幸福的人生,既不必好高骛远,也不必自哀自怨,无论面对顺境还是逆境,你都能平静面对。这才是生活中最重要的智慧,能实践这一点,你就是真正的智者。

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至 792114587@qq.com 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
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dhuoke.com/16007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