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姨夫是一个敢闯敢干的人。
那时,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,小姨夫辞掉了门房的工作,在邯郸城里租了间小房,干起了招揽工程的活。他不辞辛劳,手写了很多粗糙的小广告,每天一大早就骑着自行车到邯郸城的大街小巷去张贴。他神秘的身影经常出现在一些我们从来都没有去过的地方。很短的时间里,他就成了一个邯郸道路通,比我们每一个人都确切地知道,每条小街小港的方位和路线。

父亲曾经骑着自行车去医药公司进药,在中华大街与丛合路交叉口有到个熟悉的背影,他喊了一句“秦大贵”,果然是小姨夫。他转过身来,说了声:“稍等我一会儿。”把那张手写的广告用糨糊粘到电线杆上,才转过来和我父亲说话。
父亲问:“你干啥呢?”
小姨夫憨笑着说:“贴广告呢。”他把手中的广告递到父亲眼前,“我自己写的,请多批评指正。”
小姨夫秦大贵文化程度不高,却写一手好字。白纸上的字写得潇洒漂亮。父亲没工夫看他的广告,有点儿担忧地说:“你这样行吗?有多少人看你的广告?电视上的广告还看不完呢。”
小姨夫自信地说:“会有的,会有的。面包会有的,活儿也会有的。反正我就记得一点,只要付出了辛苦总会有所收获。”

小姨夫的自信并不是空中楼阁,实际上他的小广告发挥了作用。一周之后的一天,父亲接到了一个电话,点名要找我父亲董耀先。电话里是一个瓮声瓮气的男人的声音,问我父亲粉刷六十平方米的房屋要多少钱?
父亲气不打一处来,“我不粉刷房屋。”
那瓮声瓮气的声音更加生气:“你神经病呀,你不粉刷房屋,乱贴什么广告?”
父亲这才突然意识到是怎么回事,他说:“啊,我想起来了,是有这么回事。对不住对不住,我忙晕了。”
原来,没有电话的小姨夫秦大贵,在广告上留的是父亲的电话。而且,过几天就会有电话找我父亲,询问有关粉刷房屋的事情。父亲非常气愤,直接去了小姨夫租住的地方。

那是父亲第一次去小姨夫临时的家,在渚河路一个偏僻的小巷子里。自行车都推不进去,只能放在胡同口。父亲担心自行车的安全,把正在吃面条的小姨夫拉到胡同口,抓着自行车把和他说话。
小姨夫急着说:“啥事这么急。别拽我,别拽我,你这人咋不讲理呢?你得让我把面条吃完吧,要不你就在我屋里说。这胡同口的,风大,着凉了咋办?”
父亲皱着眉,“你哪那么多废话。我问你,你小广告上留的谁的电话?谁的名字?”
小姨夫义正词严:“你的名字,你的电话。”
父亲指责他:“你怎么能这样,也不和我打声招呼,天天有人给我打电话,问能不能给他们家刷房子。”
小姨夫挠挠头,“哪有那么多道道,我不留你的留谁的。这么大个城市,我就你和姐姐两个亲人,我只能留你的。”
“这么说你还有理了,你倒埋怨上我了。”父亲也拿小姨夫秦大贵没办法,他只能告诫小姨夫,“赶快把我的电话和名字改了,要不我就不替你传话了。”
小姨夫厚着脸皮说:“好好好,一旦我有条件了,立马就装个电话。”

不过,父亲仍然替小姨夫接听电话,而且非常乐意为小姨夫接听电话。每接一个电话,小姨夫秦大贵都付给他五块钱。他认真地把电话里所有的话都记下来,记到一个他专门准备的小本子上。每周,小姨夫都会揣着钱到我家与我父亲碰一次面,然后两人严肃地进行交接,一手交钱,一手交货。我母亲笑话他们,像是两个接头的特务。
不过,通过这种特殊的联系渠道,小姨夫时来运转,装修业务开始渐渐多起来,他从老家招呼的工人从两三个,固定到了十个。除了粉刷工,他还拥有了瓦工、油漆工、电工,他俨然找到了一个小老板的感觉。
■文/改编自《无法完成的画像》(刘建东 著 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)

■图片除图书封面外均为配图
■编辑/王慧丽
■版权所有,未经许可不得转载
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dhuoke.com/10405.html